希伯來書第十一章13-26節

信心與應許跟環境的關係 ◎黃濠光牧師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3)

一個有信心的人,他的思想也是很不同的。上一段講信心的對象是神,本段講信心與應許及環境的關係。

有信心的人之視野並不是單看眼前的光景,反而會看得很遠,甚至看到永恆。由於有永恆的視野,在世生活便是寄居,自己只是客旅。既然在世生活是短暫的,對神成就祂的應許,就不會限制在今生。所以亞伯拉罕死的時候,仍未見到神的應許成就,就是應許他的後裔像天上的星和地上的沙那樣多。雖然神的應許並沒有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但他有信心,就歡喜迎接,即擁抱神的應許。

亞伯拉罕認為神的應許非常實在,就算環境看起來恰好相反,他都沒有失去信心。神不單只說他的後裔好像天上的星和地上的沙那樣多,還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18)。神既然指明是以撒,卻又要亞伯拉罕把他獻上為祭,這好像很矛盾,若沒有信心就會容易動搖。可是,亞伯拉罕很有信心,相信神可以叫人從死裡復活,他因此順服,將以撒獻給神(17-19)。結果,神後來制止他,刀下留人,所以我們都稱亞伯拉罕為信心之父。

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以撒和雅各都憑信心繼承,並祝福下一代(20-21)。約瑟也有信心,相信他的後代不會長住埃及,總有一天會返回祖宗的土地,他因此遺命要將他的骸骨運回去(22)。

到了摩西,本來生下的男嬰都要死,但他父母因著信將他留住。若他們沒有信心,或會以為紙不能包火,男嬰遲早都會死,何必冒險違抗王命,連累全家。他們沒有這樣想,憑信心讓摩西生存下來。摩西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亦因著信,拒絕埃及一切的榮華富貴,寧願同百姓一起受苦(24-25)。作者說:「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26),摩西在他的時代怎會認識基督呢?原因是本書作者看舊約的記載都是預表基督,神的百姓受苦預表基督受苦,摩西認同自己為希伯來人而非埃及王子,所以捨棄埃及財物,與自己百姓同受苦害。他受苦害是為了神救贖百姓的計劃,這計劃也預表基督的救贖,百姓出埃及有如我們靠基督脫離魔鬼的勞役。

◆亞伯拉罕領受的應許大到難以想象,他在沒有兒子(以撒未有出生)及快失去兒子(獻以撒為祭)之下仍相信神的應許可靠,這就是信心。神應許你有光明前途,過於你目前所能做到的,你信嗎?摩西的環境是享盡富貴的埃及宮廷生活,但他知道自己身世後捨棄榮華富貴,甘願認同希伯來同胞而吃苦,這也是信心。罪提供快樂來吸引人,救贖也提供喜樂;罪的快樂是短暫的,救贖的喜樂是永恆的;摩西寧捨罪中之樂,為了得著救贖的賞賜,這是信心。信心給你另類眼光去看環境,然後作出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