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志上作大人

心志上作大人 ◎◎黃濠光牧師

聲音檔暫未能播放,請稍後再來!!

「心志上作大人」是教會今年的主題,源自保羅的說話:「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林前14:20)。「心志上作大人」的意思是在思想上不要幼稚,反而要像個成年人,就是說要有成熟的思想。

保羅寫這句話的背景,是關於哥林多教會恩賜運用的問題。該教會從聖靈領受了許多恩賜,但不懂得運用,產生了混亂,於是保羅在書信中用了三章講解恩賜的問題。這些恩賜有不少是超自然的,當人領受了便容易有飄飄然的感覺,運用得不合宜。保羅指出,恩賜的目的是造就人,各人若有領受,若爭著說出來,就是不成熟的做法。成熟的做法要有次序,講得要讓人明白。他說:「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26-33)。保羅強調恩賜運用是「各人」,也是「一個一個的」,表示是多人的參與,並非少數人的專利。既然是多人的參與,大家就要運用得成熟。

雖然保羅講「心志上作大人」是關於恩賜運用,但他所指其實是心態,譬如「在惡事上要作嬰孩」,這就不是恩賜問題了。英文childlike及childish兩個字分別很大,childlike是要像小孩子那樣單純,即天真無邪;childish是幼稚、無知、不成熟。「在惡事上要作嬰孩」表示childlike,更準備是infantlike,因為小孩子尚會因爭食或爭玩具而推推撞撞,但嬰孩不會為利益跟人爭執。總而言之,我們要保持那分童真,不懂得作惡。「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表示不要childish,不要天真幼稚,自我中心。

論到成熟的心態,上個月講雅比斯的祈禱就是一個例子。雅比斯天生命苦,若是不成熟,就會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極端一點便憤世嫉俗,或孤立自己,甚至自殺。然而,苦難的雅比斯有成熟的心態,他不信宿命,只相信神能夠改變他去勝過苦境,使他脫離患難,於是禱告神,結果蒙了應允。

詩篇第一百卅三篇提出和睦同居,也需要「心志上作大人」的心態才能做到。詩人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1)。和睦同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算是兄弟一家人住在一起也不容易,因為個性不同,所謂「相見好、同住難」。若各人有成熟的心態,就會懂得與人相處。大衛在詩中,將和睦同居比作貴重的油和甘露,難能可貴。亞倫是大祭司,他的衣襟是祭司聖袍,表示聖靈恩膏因著和睦同居而流動在服事的職事上。黑門山有甘露,但錫安山在沙漠邊緣,雨量極少。由於和睦同居,就像黑門山的甘露補錫安山的乾涸。而錫安山「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3)。「和睦同居」因為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儘管你我很不一樣。中國人也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教會要發展,福音要興旺,都在於一個基礎,就是信徒要和睦同居,即有和睦的關係,用行為表明福音的真切性。要培養和睦的關係,我們各人要追求成熟的心態,就是要「心志上作大人」。

究竟有哪方面要留意和檢討的呢?首先,「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有些人以為做好自己分內事,不騷擾別人,不加害他人,甚至不予理會,就以為是和睦,其實是冷漠。「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4:9)。第二,我們要互相接納,稅吏撒該是個好例子。耶穌見到他,便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19:5)。撒該是個身裁矮小的人,又是個不受歡迎的稅吏,相信他挺孤單的。當耶穌說要住在他的家,表示接納他。「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路19:6)。這表示他接納耶穌。「和睦同居」是互相的接納,但我們會遇到一些不接納自己的人,總是瑟縮,迴避,隱藏,這些人更需要接納。在任何一個場合,有些人是沒有人注意和理會的,固然他可以主動接觸人,但或許基於自卑、害羞和孤僻,不擅於言語上的應對,就靜靜低頭的坐著。這等人耶穌不會忽視,祂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失喪或作失落或迷失,耶穌要主動尋找他們。我們也要主動接觸他們,展示歡迎和接納,這就是「和睦同居」,也是「心志上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