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篇

晝夜默想神話語者有福了 ◎黃濠光牧師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2)

詩篇的第一篇論到義人和惡人,將兩者加以對比,不單是本篇的主題,也為整卷書的定調。所謂義人,是指那些愛神、又行出祂話語中所言對之事的人。所謂惡人,是指那些在信仰和言行上都拒絕神話語的人。神會賜福給義人,惡人卻在神的國裡無分,而兩者總而對立,彼此分離,直到永恆。

本篇首先論到義人,指出義人蒙福有消極和積極兩個途徑。消極的途徑是在行為上不要做敗壞的事,詩人用三個動詞來說明:不從、不站、不坐。「不從」的意思是不要走在惡人給你的意見中,就是說不要依從他們那些充滿邪惡的主意。「不站」的意思是不跟罪人同流合污,他們的所作所為不要跟著去做。「不坐」的意思是不要採納他們不道德的態度。從反面看,一個人學壞也有三個步驟。首先是跟住壞人的主意走,言聽計從;然後有樣學樣,跟人做壞事;最後連性情也有變化,跟壞人一樣。這裡所講的惡人,是指與神為敵的人;罪人是偏離正道的人;而褻慢人是心高氣傲、自以為是的人。其實惡人、罪人和褻慢人皆為同義詞,用三個名詞來描述同一類人。義人與惡人的分別,只須看他做了甚麼,往哪裡去,以及與誰為伍。

積極的途徑也包括好行為,但詩人追尋好行為的根源是在於內心的光景。心裡頭是甚麼,外表行為便流露出來。因此,積極的途徑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讓心裡滿滿盛載著神的話語,晝夜默想,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指導思想。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等於愛神,愛神的人必會喜愛神的話語,行事為人就以愛神為出發點。內心滿有神的道,人的性情、心志與行為也會被神的真理所改變。詩人以一棵多結果子的樹來比喻義人在行為上會有好見證。一棵樹綠葉常青,並按時候結果子,皆因它栽在溪水旁,源源不絕汲取水分,維持著活潑的生命。結果子的樹代表有生命力,而義人之所以有生命力,因他以神的話語為養料,晝夜默想就是時刻汲收,滋潤不絕,結果就是「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相對之下,惡人不會像溪旁的樹,反倒像糠秕,就是乾癟的碎穀粒,輕飄飄下易被風吹失。糠秕本身是支離破碎的、乾燥無水的,隨風飄蕩;風代表無形的力量,令惡人一事無成。惡人另一個遭遇是面對審判,必被定罪,就算混入義人的會中,也難逃審判,無所遁形,最後的結局是滅亡。

詩歌的描寫形式有賦、比、興,而本詩的內容是透過對比來突出主題。在原文或英文,本詩的是以「有福」為開頭,但限於翻譯,「有福」在中文放在第2節尾。所以在義人與惡人對比的主題下,第一個對比是開頭的「有福」和最後一節的「滅亡」。第二個對比是溪水旁的「樹」與「糠秕」,也即「有生命」與「沒生命」的對比。第三個對比是「盡都順利」與「被風吹散」。最後的一個對比是「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知道」的意思是保守或看顧。當義人晝夜默想神話語而知道神的道路,神也知道義人的道路。當人看守及留心神的話,神也保守及看顧人。相對之下,惡人沒有神的保守或看顧,他的道路便是滅亡;所以這是「有看守」和「沒看守」的對比。

◆做個有福的人是自己的選擇,首先選擇離開惡人惡事,又要選擇晝夜默想神的話語。本詩告訴我們,義人是從內而外的生活方式,是生命的流露,詩人也突出神話語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須重視聖經,每天誦讀,讀後默想,表示要明白所讀的經文,並應用在生活中。聖經在你的生命中不是可有可無的,乃是你生命的中心,是維持屬靈生命必須的靈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