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三章

慾望、財富與智慧 ◎黃濠光牧師

「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18)

本章可分為三大段,除首節是引言外,第一段(2-12)及第三段(18-25)都講到慾望與財富,而第二段(13-20)講到智慧。

提到慾望,經文說:「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12)。慾望的滿足或破減的其中一個要訣,是人有沒有明智去使用言語。關於言語,作者說:「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享美福」(2),享美福就是滿足慾望。「大張嘴的,必致敗亡」(3b)表示說話沒有分寸就招致敗亡,而「謹守口的,得保生命」(3a),所以要慎言。另一個滿足慾望的因素,在於是否殷勤工作。「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4)。另外,作者亦說:「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11b),而「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11a),表示錢來得快、去得快。所以,聖經是教人腳踏實地做人。

除了言語和勤力之外,還有其他道德因素。「義人恨惡謊言」(5),表示不要說謊,還要行為正直,不然會像惡人有臭名。「假作富足的,卻一無所有;裝作窮乏的,卻廣有財物」(7),表示不要憑外貌待人,因人的外貌並非時常可信。為甚麼富足人要裝作窮乏的,窮人卻假作富足的?有可能是「人的資財是他生命的贖價;窮乏人卻聽不見威嚇的話」(8),意即富有人會有被綁架的可能,而他的金錢可成為生命的贖價。而窮人由於沒錢,根本不怕被綁架或搶劫,沒有人會打他們的主意,他們也無須理會威嚇的話。

既然慾望能不能滿足人是有很多因素,所以遲延來到是會令人心憂(12)。如果得到滿足,是會令人心覺甘甜(19)。「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22),表示我們要為下一代儲蓄。聖經教導人要儲蓄,作者曾說:「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10:5),這裡又說,要為子孫積財。這會不會害了下一代?害了下一代的不是錢,而是父母不管教他們。「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24),愛下一代的就要管教,而縱容兒女犯錯的,是會令他們走上毀滅之途。管教可以用體罰,因為小孩子未啟蒙,講道理是他們不明白的。體罰的痛楚是個訊號,讓他們知道甚麼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做。

第二段講到智慧,而智慧是追求財富的基礎:「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18)。我們應該以開放的態度去接受勸告和懲戒,並信膠從智者學到的智慧,就能夠有精明的行為,能得到益處,並得到滿足、喜悅、尊榮和生命。

「奸惡的使者必陷在禍患裡;忠信的使臣乃醫人的良藥」(17),這教人要小心選擇使者,因為使者代表自己。若揀錯人做使者,會帶來更大的麻煩。相反,如果揀了對的人,麻煩也會得到化解。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20)。所以我要小心結交朋友,要找智慧人與你同行。這不表示跟愚昧人絕交,乃表示不要受其愚昧影響,反而是你的智慧影響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