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廿六章1-16節

現實版的綿羊和山羊 ◎黃濠光牧師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13)

上一章講綿羊和山羊的對比,本段也有兩種人的不同。第一種是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3),都是宗教領袖,但思想行為極之卑劣。他們看見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大受歡迎,之後又嘗試用許多難題試探耶穌,卻找不到話柄。於是,他們只好用詭計(4)。另有十二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他為了三十塊錢就出賣耶穌。他看到一瓶貴重的香膏一下子就沒了,認為很浪費(9,約12:4-5)。那香膏不是他的,他也如此在意,可見他就是為了錢而出賣主。

相對之下,第二種人是一個女人,她將一瓶極貴的香膏倒在耶穌頭上。她這樣做得到耶穌的稱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13)。究竟這個女人所做的有何特別、耶穌要我們述說呢?

第一,耶穌很快就會釘十字架,當日是星期三,再過兩天到逾越節,祂就會死(2)。在這個微妙時刻,這群門徒沒有甚麼反應,儘管耶穌再三預言祂會被人捉拿和釘死,但門徒依然沒有醒覺。相對來說,這女人感受到主的痛苦。她的心靈很醒覺,似乎感受到主快要受死,就預先膏耶穌,這是為安葬耶穌而做(12)。按猶太人的葬禮,是要為死者抹上香膏。這女人感受到主的心情,但一班門徒只懂批評(8)。

第二,與主親密,是親密到可以將最貴重的東西奉獻給主,作為愛的禮物來敬拜祂。對這女人來說,耶穌的身分至為尊貴,配得上用這瓶極貴的香膏。換句話,耶穌比這瓶香膏更為重要,它值三十多兩銀子,卻不及耶穌。相對之下,猶大認為三十塊錢比耶穌更為重要,不惜背棄三年的友誼。這女人對耶穌有情,而猶大對主無情,相比之下,立竿見影。

◆本段論到人與錢。對耶穌無情的有祭司長和猶大,結果三十塊錢把這兩個對耶穌不利的人連線起來。對耶穌有情的有女人和門徒,前者情感豐富,後者理性有餘,結果一瓶極貴香膏的澆奠,分出高低。在祭司長、猶大、門徒和這女士的四人中,哪一個值得欣賞和記念?理性的人用腦,容易論斷;感性的人用心,體察主的心意。理性說枉費了,因為看不見澆奠香膏所代表的愛與情,這是盲點。換句話,信仰不只關乎理,也是情。傳福音不只是叫人信了耶穌、有永生上天堂就完結,而追求跟主耶穌心連心,有親密的關係。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愛主愛到一個地埗,知道主的想法,也肯為祂擺上。

◆原本祭司長和長老密謀殺害耶穌不是在逾越節過節期間,因恐怕民間生亂(5),但由於猶大主動找他們,無形中有個內應,才提前動手(15-16)。在出賣(14-16)及陰謀(3-5)的黑暗之間,有香膏澆奠這一件體貼耶穌的美事,形成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