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廿五章31-46節

萬民分為綿羊和山羊 ◎黃濠光牧師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34)

本段不是比喻,而是用綿羊和山羊的象徵來比較義人和不義之人的分別。

首先,「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31),這是七年大災難後基督再來的情境,祂是回到以色列,坐在大衛的寶座上審判。受審的是「萬民」(32),原文的意思是指外邦人,所以綿羊及山羊兩者所代表的人,並非猶太人。

第二,在王的說話中,提到「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34),以及「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41)。這兩個地方就是「天堂」與「地獄」。天堂是神為人預備的國,即天國或天家;而地獄是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那裡有永火,啟示錄稱為「火湖」(啟20:14-15)。「他的使者」是指墮落的天使,即邪靈污鬼。地獄原不是為人而設,而是為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神的原意是叫人去天國,但到底去天國或下地獄,最終由人的選擇決定。不幸的是有人拒絕耶穌基督的救恩,選擇跟隨魔鬼,結果「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46)。

第三,信耶穌的人都會被提,然而在大災難期間,繼續有人信主,因為原本不信的人看見信徒突然間被接升天,才曉得耶穌是真的,於是決志歸主。另外,王所說「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40),是指猶太人或信徒。猶太人或許仍有許多人未信主,但主仍視他們為弟兄,因為神跟以色列有約,耶穌是以色列的王。換句話,這個審判是關於外邦人在大災難期間怎樣對待猶太人。在大災難期間,猶太人受到敵基督最嚴酷的對待,當他們落難時,義人伸出援手,善待他們,是為綿羊;其他人袖手旁觀,不善待他們,是為山羊。

第四,義人怎樣善待猶太人呢?猶太人在大災難期間會異常淒涼,只要做到一些照顧的小事,如把飯給饑餓的人吃,把水給口渴的人喝,收留客旅,給人衣服穿,探望病人,以及探訪被囚的人等等,已經足夠了。基督重視我們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要有愛心的表現,包括對待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去幫助一個小子,等於幫助耶穌,不幫助一個小子,就是不幫助耶穌。

第五,驟眼看來,人得永刑或者永生,好像是由人的行為決定。其實人是因信稱義,但信心要有行為,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從人的行為就可以看出有沒有信心,或者信心是真是假。這群山羊也稱耶穌為主(44),可能他們亦有上教會,但從他們的行為,反映出他們並非真正信主,只不過口頭上叫「主啊!主啊!」沒有真正的信心,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上沒有愛心及沒有好行為,結局就是往永刑去。

◆這也說明一件事,就是當我們受苦,耶穌並非冷眼旁觀,而是與我們一起受苦。所以一個人肚餓,等於基督肚餓。如果別人沒有飯吃,我們視若無睹,就等於傷害基督。我們受苦,有時會埋怨神,覺得神冷眼旁觀,其實主是與我們一起受苦。因此我們替別人做內在醫治,特別是那些受到很多傷害及受很多苦的人,聖靈都讓他們看到耶穌並非站在一旁不理會,而是與人在一起受苦。從這個角度,基督徒不應該彼此攻擊,或說對方閒話,因為受攻擊的其實是基督。

◆本段經文的教訓,也符合愛神也要愛人如己的吩咐。若我們愛主,也會愛人;服侍人也等於服侍主。這不只應用在猶太人身上,也適用於其他人。教會做很多關懷窮人的社會工作,幫助弱勢社群,原來是做在基督身上。基督在哪裡?原來就在我們周圍,特別是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無家可歸、疾病纏身、孤單獨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