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廿一章23-46節

耶穌與宗教領袖在言語上交鋒 ◎黃濠光牧師

「耶穌說: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42)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陸續與宗教領袖在言語上交鋒。祭司長與法利賽人(包括民間的長老,23)問了耶穌很多難解答的問題,而耶穌巧妙的回答讓他們無言以對。本段經文第一件事,是質問耶穌的權柄,因為耶穌清理聖殿,他們問耶穌憑甚麼權這樣做。這個問題很難答,第一,耶穌沒有官方或宗教人士的授權;對祂來說,祂是神的兒子,當然有權清理神的聖殿,但從世人的觀點,祂自把自為,得罪了很多人。耶穌很有智慧,並沒有正面回答他們,卻反問他們一個問題,如果他們能答,耶穌才回答他們。耶穌巧妙地運用祂不回答的權利,但又沒有讓人覺得祂在撒賴;祂所問的問題,是明知他們答不出。眾所皆知,約翰是為耶穌作見證,所以如果他們說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即承約翰的見證,也應該接受耶穌,事實上他們卻不接受耶穌,但他們又不能夠說約翰的洗禮是從人間來的,結果他們就答不出。當他們問耶穌一個很難答的問題,耶穌就反問一個他們答不出問題,叫他們閉口無言。

接著,耶穌講兩個兒子的比喻,大兒子表面不聽話,但終肯去做;小兒子表面聽話,但實際上是不聽話。這個教訓是關於我們在屬靈的事上,不是口頭上說了多動聽又屬靈的話,而是在行動上有沒有做出來。大家都懂得說彼此相愛,但如果我們充滿嫉妒,又去計算人的惡,其實就是沒有彼此相愛。耶穌的意思是指出稅吏和娼妓這些罪人,雖然犯罪作惡和不聽話,但最後他們悔改信主,變成聽話的人,但這些祭司和宗教人士,表面好像虔誠聽話,但實際上不接受基督,是不聽話。

耶穌更進一步講一個凶惡園戶的比喻(33-44)。葡萄園代表以色列,家主就是神,園戶就是祭司或祭司長,神期待他們好好栽種葡萄園,做一個好園戶,按時結果。僕人代表先知,宗教領袖卻將神所差派的先知一個一個殺死。最後主人派自己的兒子去,就是神差派耶穌來,但亦被他們殺死。他們想霸佔產業,就是想走自己的道路,擺脫神的管治。最後主人除滅這些惡人,這就是審判,將葡萄園租給另外一些會按時交果子的園戶,就是教會,神揀選了教會去宣揚救贖的恩典。一個石匠棄掉一塊石頭,以為是沒有用,但其實這塊石頭是寶,可以成為房角石。以色列人棄絕耶穌,但耶穌成為房角石。耶穌這樣說,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都知道是在說他們,不但沒有反省悔改,反而想捉拿耶穌(45-46)。

◆耶穌所講園戶的比喻,被一些教會誤解,說新的租戶代替原先的園戶,代表教會代替了以色列。這是錯解經文,因為園戶代表祭司或祭司長,而代表以色列的是葡萄園,教會並非替代以色列,反而是加入以色列,傳揚救恩,結出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