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五章21-28節

迦南婦人的信心 ◎黃濠光牧師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24)

這段經文可能會費解為甚麼耶穌對這位迦南婦人如此冷漠。當時耶穌來到以色列北部境外的推羅、西頓,即到了外邦人的地方,所以這位迦南婦人是個外邦人。當時她求耶穌,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22)。其實這個稱呼只對猶太人有意思,代表了神跟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要在大衛的苗裔之中興起彌賽亞。既然如此,彌賽亞是屬於猶太人,跟外邦人沒有關係。在這背景之下,耶穌沒有理會她(23),後來耶穌的回答,更加清楚說明彌賽亞是為了以色列人的(24)。

以色列人知道自己昰神的選民,引以為傲,就看不起外邦人,稱外邦人做狗,是帶有侮辱的意思;然而講得多了和習慣了,侮辱的成份就淡了。好像我們中國人,稱外國人為「鬼佬」,即是說他們是鬼,不是人,是帶有歧視的意思。但習慣了之後,今天稱西人為「鬼佬」,未必是想侮辱他們。所以耶穌再回答這個迦南婦人,說:「不要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6),並非侮辱她。兒女代表猶太人,餅代表神的恩惠或救恩,狗代表外邦人。猶太人稱外邦人為狗,是指那些郊外的野狗,而耶穌這裡用狗這個字,是指在家裡養的寵物小狗,絕對沒有侮辱之意。耶穌之所以講這番說話,有兩個目的。第一,說明神施恩的次序是先給猶太人,再給外邦人。所以耶穌降生在猶太的地方,先向猶太人傳福音。保羅以後亦有提到:「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 16);他每到一處地方,都是先進到會堂去接觸猶太人,然後再去外面接觸外邦人。第二,耶穌知道這個女人的信心,所以要試驗她。果然這個女人信心堅強到一個地步,不怕被拒絕,不怕地位低於猶太人而退縮,反而說:「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27),即是說,兒女吃甚麼,狗同樣吃甚麼,雖然是碎渣兒,但始終都是餅。由於她有這麼大的信心,耶穌就成全她,「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28)。這裡說:「從那時候」,就是當這個女人運用信心的時候。這裡亦說明外邦人亦是憑信心得著救恩。

◆本段的教訓是要有不放棄的信心。這個女人的女兒被鬼附,絕對出於魔鬼。耶穌似乎不理會她,她卻沒有說:耶穌不理會我,我就不強求,因為女兒被鬼附是神的旨意。她知道女兒如此受苦,不是神的旨意,所以她一直不放棄去求耶穌。弟兄姊妹,你有沒有一些祈禱,看似耶穌沒有理會你,祈禱久了都沒應允。你應該有持久的信心,知道你的祈求,是合乎神的心意,就不要放棄,一直求下去,直到得到為止。

◆神跟以色列人有約的承諾和關係,所以耶穌來首先是為了以色列,新約也是跟以色列人立的。這個約至今仍有效,耶穌再來,也是回到以色列中。我們關心以色列,是要他們預備好迎見他們的彌賽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