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七章1-12節

門徒的目標、純一與信心 ◎黃濠光牧師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3)

本段經文論到尊重與信心。不去論斷別人就是尊重別人,是維繫門徒關係的要素。而在禱告中對神有信心是維繫與神關係的要素。

門徒要尊重別人(1-6)。論斷就是以法官自居,對人進行定罪式的判斷,這很容易引起偏見。耶穌不是叫我們不作分辨,祂提及分辨豬和狗(6),及分辨誰是假先知(15)。我們可以不去論斷而加以分辨,拒絕錯誤的東西。當我們論斷別人時,就形成鴻溝,妨礙相交,甚至令自己容易處處反彈。論斷的時候,我們總覺自己比別人好,因為自己若是同樣糟糕,就不會論斷別人。論斷別人,就是看見別人錯的地方,卻看不見自己有同樣的錯,所以論斷別人時,自己也會被斷論。

不要論斷人原因有三:第一,我們對別人的動機及牽涉到的事,一知半解。第二,我們很難公正,在潛意識中有情緒的反應及偏見。第三只有神有能力和智慧去論斷人。不論斷不等於對別人的錯處不聞不問或照單全收,乃是先對付自己眼中的樑木。

第6節是有關分辨。在猶太人眼中,狗和豬都是不潔淨的,象徵無知,就不懂得珍惜好東西。把聖物及珍珠丟給牠們,是吃力不討好。初期教會對這節的解釋,是指不要和假信徒及異教徒相交,因為他們對屬靈的事情不感興趣,也不珍惜,反過來會攻擊我們。

門徒對神要有信心(7-12)。與人相交時不要論斷,與神相交要靠禱告,禱告要有信心,而信心表現在持續的祈求,持續的尋找,持續的叩門。祈求、尋找、叩門是三個漸進式的信心具體表現,越加對神有倚靠。耶穌一方面教我們禱告要有鍥而不捨的態度,祂同時教人認識天父。祂以地上的父親來作個比方,地上的父親「雖然不好」表示他們是罪人,也會把好東西給兒女,何況聖潔的天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祂的兒女!耶穌要門徒堅信天父會將好東西給我們,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去禱告。如果我們希望天父把好東西給我們,我們也應對別人好。

這裡有門徒處世的金科玉律:「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12)。這個比中國人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得更積極。這正是「己之所欲,施之於人」。耶穌把我們與神的關係,在結論的時候回歸與人的關係,再次證明,與神關係好,與人的關係也會好。

◆很多信徒都喜歡跟別人分享好東西,所以把聖物及珍珠介紹給別人,與人共享是最大的喜樂。但耶穌要我們分辨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善意。若對方不接受,我們便不必勉強要對方接受我們的好意。神的恩典極為寶貴,只有珍惜的人才會欣賞。經歷過靈恩的人,都想其他信徒有同樣的經歷,因為深信神不偏待人。但當某些信徒拒絕靈恩,我們便要由得他們。愈強求他們去經歷一下靈恩,愈會招來更大的攻擊和批評。

◆天父會把好東西給祂的兒女,但好東西不一定立刻臨到我們。神不立刻給我們,是等待好時機,是等待我們準備好,是等待我們更渴慕。因此,單是祈求還不夠,還要尋找。祈求是口頭上的言語,尋找是付出行動代價,叩門更是情詞逼切,不顧面子的。向神求聖靈、求醫治、求恩賜,有時亦要求到非叩門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