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三章

耶穌受約翰的浸禮 ◎黃濠光牧師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16)

施洗約翰的信息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2)。舊約提到是以色列國,是地上的國。新約是天國,即神的國,是屬靈的國度。猶太人當時受羅馬人統治,沒有自己的國家。百姓期待的彌賽亞是他們的君王,可以驅逐羅馬人,恢復大衛的王朝,重新建國。奮銳黨就是對抗羅馬人的革命組織,日後跟隨耶穌的門徒都希望耶穌可以復興以色列國。但施洗約翰是替基督開路,他宣揚的是屬靈的國度。「天國近了」也是耶穌的信息,表示已臨近了,已經到了。施洗約翰和耶穌一開始就宣揚天國,清楚表明只是屬靈的國度,並不是政治的國度。天國當然在天上,但當耶穌來到世間,天國也到地上,歡迎人進入天國。甚麼人可以進入天國呢?就是悔改的人。施洗約翰的信息特別強調神對罪人的審判,他警告人要逃避將來的忿怒。若沒有悔改的果子,就會像樹一樣被砍下,丟在火裡。他介紹基督的時候,也強調基督審判的工作,就是把麥子(代表悔改的人)和糠(代表不悔改的人)分開,而糠的下場是被火燒盡。

當時的猶太教已經有完整的宗教教條和禮儀,但跟信仰的精髓仍有距離。因此,施洗約翰的出現並非在完整的猶太教系統上畫蛇添足,而是補其不足。其不足處是如下:

• 猶太人自以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就是神的選民,順理成章會得救,不會下地獄。由於以為必定會上天堂,他們就在信仰上不夠認眞,生活行為根本不像一個有信仰的人。

• 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是猶太教的門派。法利賽熟悉律法,常常講道理,但自己卻行不出來。撒都該人在聖殿事奉,參與政治,看重今生享受,崇尚物質。這些宗教領袖只有宗教外表,實際上沒有悔改的心。

一般民眾聽了施洗約翰的信息,都認罪悔改,接受洗禮。但當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施洗約翰不知道他們是行禮如儀,或是眞心悔改。所以他嚴厲指責他們為「毒蛇的種類」,他們需要悔改的心與行為。

洗禮是公開表明認罪悔改。耶穌沒有犯罪,祂不須受洗,但祂堅持受約翰的洗禮,因為是「盡諸般的義」。意思是祂跟罪人認同,祂贊成洗禮所代表的意義,就以身作則,立下榜樣。祂知道天父要祂這樣做,就按照天父的旨意,做該做的事。果然,祂受洗之後,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悦的」(17)。在這句說話中,「這是我的愛子」來自詩篇2:7,論到基督是神的兒子。「我所喜悦的」來自以賽亞書42:1,論到基督是神的僕人。天上這句說話透露了耶穌的雙重身份,是兒子,也是僕人。

◆在信仰的道路中,最容易忽略的敵人是宗教的靈,就是有敬虔的外貌,卻沒有敬虔的實意。施洗約翰嚴詞斥責的,就是沒有敬虔心的宗教人士。這等人就是跟耶穌作對的人,把耶穌送上十字架。我們定要提防宗教的靈,切勿讓它在我們心裡有立足的餘地。

◆施洗約翰呼籲悔改的對象是猶太人,他們需要悔改,因為擁有選民的身分不會自動得救。到如今,猶太人仍然需要耶穌的救恩。

◆聖靈與火的洗禮,代表聖靈充滿。聖靈的工作是使人成聖,我們的邪情惡慾需要聖靈的火來燒盡。悔改的人被聖靈的火來燒,不悔改的人被地獄不滅的火來燒。你選擇那一種的火呢?

◆施洗約翰來自曠野,不像法利賽人來自會堂,或撒都該人來自聖殿。他的衣服也不像宗教人士的服飾。他吃蝗蟲野蜜,更是與別不同。若他以這個姿態出現在今天,你會反胃?或聽他講道?

◆信了主的人要受洗,最簡單的理由是:這是耶穌的榜樣,是神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