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廿一章

論巴比倫、以東和阿拉伯受災 ◎黃濠光牧師

「守望的說:早晨將到,黑夜也來。你們若要問就可以問,可以回頭再來。」(12)

本章論到巴比倫、以東和阿拉伯。「論海旁曠野的默示」(1),所指是巴比倫,因為巴比倫有部分地方是在波斯灣,它本身亦有幼發拉底河,所以是海旁曠野;第9節才說出是巴比倫。「瑪代啊,你要圍困」(2)提到瑪代,是預言瑪代和波斯聯軍會取代巴比倫帝國。取代的過程十分恐怖,以致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的景象,連他自己也感到痛苦、驚惶及慌張。而取代的關鍵卻是十分容易,就是「他們擺設筵席,派人守望,又吃又喝」(5),在飲宴之時,瑪代波斯聯軍突然來襲,巴比倫人來不及抵抗就滅亡了。這件事在但以理書第五章就有清楚的記載。「巴比倫傾倒了!傾倒了!」(9)這句話也出現在啟示錄第十四章和第十八章。在啟示錄中,巴比倫代表不相信神的勢力,所以以賽亞早已預言此結局。他特別突出「他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於地」(9),神像打碎代表敵對神的勢力崩潰了。

論到以東(11-12),西珥山屬於以東,所以西珥代表以東。以東人是以掃的後代,所以跟以色列人是遠親。當以色列國被亞述所滅,以東人幸災樂禍,這就註定他們滅亡。但這兩節只說以東會處於艱難的日子,仍未到盡頭,生機仍有。這裡提到度瑪(11),原文是寂靜的意思,即在艱難之中,以東不再熱鬧繁榮。他們在苦難中等待早晨,但早晨來到,黑夜也來,表示外族壓迫者一個過去,一個又起來。以東人仍未到盡頭,生機仍有,因為經文說:「你們若要問就可以問,可以回頭再來」(12)。這句話有三個動詞:第一個是「問」,表示尋求;第二個是「回頭」,表示悔改;第三個是「再來」,表示朝見。整個意思是人要肯尋求神,然後悔改,就可以朝見神。

最後一段論阿拉伯的默示(13-17),這裡提及底但、提瑪、基達,都是阿拉伯一些部落城市(13, 14, 16)。他們雖然在偏遠的地方做生意,好像最不受約束,但當亞述人入侵,他們也難逃厄運,並且在一年之內發生。所以阿拉伯人受審判,是迫在眉睫的。

◆當神的審判來到,人是逃不掉的,這就是為甚麼以賽亞會說:「我驚惶甚至不能看」(3)。但人唯一的出路是尋求神,悔改歸向祂,並朝見敬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