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第一章

周而復始落得空虚 ◎黃濠光牧師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9)

傳道書是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的作品,他在耶路撒冷作王(12)。所羅門繼位之後,向神求智慧,並且建造聖殿,是一個敬畏神的君王;但後來娶了太多外邦妃嬪,被引誘去拜偶像,遠離神,失去神的賜福。到他晚年,覺悟前非,而傳道書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傳道書的主題講到人生是虛空的,即沒有意義(2),因為人生以及許多事情,轉瞬即逝,變幻無常,不論人怎樣努力,仍是有瑕疵,徒勞無功。

所羅門如何體會人生是虛空呢?當他說虛空的虛空,用虛空去形容虛空,表示極之虛空。原因是他看見事物周而復始的發生,並沒有真正改變了甚麼。所羅門用了一個做生意的觀念來形容這份虛空,做生意的人出盡法寶,勞碌、勤力、拼命工作,希望賺取利潤,誰不知盡了力量都賺不到錢,結果投資了一切,血本無歸,一切努力都是徒勞。而這種徒勞的勞碌,一代一代的發生,這一代只是重蹈上一代的覆轍,好像後生一代總是學不到前人的功課(4)。人類不斷重複錯誤,不斷的徒勞,好比日出日落,周而復始(5);又好比吹完北風,又吹南風(6);又好比河水不住流入大海,但又不會滿,水蒸發後下雨,成為河流,又再流進大海(7)。從這三個比方,作者的人生觀像一個圓圈,轉來轉去原地跑,以為跑得很遠,其實仍在起步點。於是所羅門說:「萬事令人厭煩」(8),表示他已精疲力竭,感到疲憊不堪。就算人有豐功偉業,但下一代有敗家兒,辛苦賺取回來,不久又散了。他說無人記念(11),意思不是說忘記了,我們沒有忘記秦始皇和拿破崙,只記得他們,卻不會因他們而引起自己有甚麼行動。

接著所羅門講到他個人的經驗,他的口脗由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他要解決虛空的問題,便嘗試從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從智慧入手。透過智慧,他全面及深入去查究天下的事情,看來範圍十分廣,結果答案是極重的勞苦(13)。這種勞苦是強制性的,是神命定人去經歷的,捱完苦,結果都是虛空,都是捕風(14)。人出盡力去捉住風,但始終是捉不住的,所付出的努力都會徒勞。不論付出多少勞力,不能令彎曲的變直,也不能令缺少的足數(15),有些事是不存在的,就不能存在,人的努力不能改變事實。所羅門得了大智慧,前無古人(16),但仍然不能解決問題,並且因著智慧,懂得愈多愈愁煩,愈憂傷(18)。講到這裡,須分辨傳道書所講的智慧,跟箴言所講的智慧是不一樣的。箴言所講的智慧是屬靈的智慧,而傳道書的智慧是屬地的和屬知識的,兩者分別很大。

◆很多老人家到晚年都會感到虛空,用他們的話是「看得很化」。為甚麼呢?因為他們到了晚年,經歷了甚麼是周而復始,體會甚麼叫徒勞。但聖經是不是教我們虛空呢?當然不是。問題在於人有沒有永恆;人若有永恆,七老八十並非晚年,垂垂老矣並非終結。我們的將來是屬靈的天上,並不在地上,若只限於地上,的確是虛空。我們的盼望是天上永恆的家鄉,沒有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