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與人性

儆醒守望 牧養群羊 ◎黃濠光牧師

聲音檔暫未能播放,請稍後再來!!

最近讀詩篇的卷三,由第七十三篇到第八十九篇,一共17篇,其中有12首稱為「亞薩的詩」,都是亡國期間的詩。亞薩是利未人,在大衛年代,開始了利未人24班次的敬拜,亞薩和他的兒子是詩歌班之首。以色列人亡國七十年回歸聖地,重建聖殿,亞薩的後人在第二聖殿恢復了敬拜,編纂敬拜詩歌,成為今天的詩篇。所以「亞薩的詩」並不一定是亞薩一個人,也有他的後代。特別詩歌提到戰敗亡國,應該是亞薩後人所寫的。

在這幾首之中,詩人面對的是惡人當道,國破家亡,聖殿被毀的慘狀,眼前的光景令他覺得神好像撒手不管,任由人自生自滅。作為聖殿的敬拜者,亞薩應是個屬靈人,時常歌頌讚美神,但在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現狀的不滿,對神的不解。以詩篇第七十三篇和第七十四篇為例,第七十三篇講到個人的際遇,他見到惡人以強暴對人,卻常享安逸,財寶加增(73:6-12),而他自己一生正直,卻遭遇災難,健康也不好(73:14, 25)。在這種情況之中,他講出一些並不屬靈的話:「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因為,我終日遭災難;每早晨受懲治」(73:13-14)。他百思不解,說:「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73:16)。亞薩作為利未人的敬拜領袖,他有神性,但活在現實的當中不好受,他的人性講出內心的感受。在人性上,若遇有不如意事,內心總有不愉快的感受,必須吐露及清理出來,才能有新領會。因此,不一定要提升至屬靈的層面,勉強將事情詮釋為妥當,把內心負面的感覺壓抑下去。

另一個例子是第七十四篇,講到聖殿被毀(74:7-8)。亞薩作為聖殿的敬拜領袖,對聖殿被毀定必痛苦萬分,這已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國家民族的事。他所信仰全能的神,竟任由敵人肆意攻擊和破壞,不出手阻止,內心更不好受。他因此質問神:「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你為何向你草場的羊發怒,如煙冒出呢?」(74:1)「你為什麼縮回你的右手?求你從懷中伸出來,毀滅他們」(74:11)。詩人的感覺可能是憤怒,不管是向人或向神發怒。屬靈人可以不可以發怒呢?這涉及情緒的表達,而情緒是表達感受的途徑,是神創造時賦予人類的。連神也會有情緒的表現,何況人呢!情緒表現和情緒化是兩回事,情緒化是喜怒無常,無理取鬧,難以捉摸。當詩人遇上患難而有情緒的表現是正常的,在第七十七篇,亞薩說:「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的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神,就煩燥不安;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你叫我不能閉眼;我煩亂不安,甚至不能說話」(77:2-4)。詩人坦誠表白自己的情緒,也不隱瞞對神向不滿:「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嗎?難道他的慈愛永遠窮盡,他的應許世世廢棄嗎?難道神忘記開恩,因發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嗎?」(77:7-9)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內心的交戰,我們不是壓抑,而是正視。情緒有時是非理性的,需要疏導,而非否定。有時在安息禮拜中,親人痛失至愛而痛哭流淚是正常和合理的,若勸他不要哭,則非常不當,因為這過分強調神性而忽略人性。因此,有人性的意思是可以流露情緒,表達內心感受。

以西結書講到牧者的責任時,包括對羊要養壯、醫治、纏裹、領回,以及尋找。羊會順從牧羊人,牧羊人可以夾住羊,替牠剪毛,或抱牠回來,但牧者可以強制弟兄姊妹接受養壯、醫治、纏裹、領回,以及尋找的服侍嗎?大概很難,反而循循善誘,引導弟兄姊妹接受牧養。因此,有人性的意思是自己神性有加,須要引導別人追求,而非強加於別人身上。

我們信耶穌得救,有了新生命,這新生命日漸成長,越來越似神,十分屬靈。我們看來神性十足,十分接近神,但不要以為遠離人群,失去人性。神性和人性不是對立的,兩者可以並非,要排除的是屬肉體傾向犯罪的惡習。保羅是個很屬靈的人,但他不是神性到高不可攀,而是會俯就卑微的人。他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19-22)。我們要得人,就要接觸人,接觸人就要有親和力,有親和力就要進入別人的世界,遷就別人的文化,要讓對方知道,我們是他們的一分子。因此,有人性的意思是在接觸其他人時,要進入別人的世界。

友愛堂已故堂委主席劉大基弟兄的神性和人性都結合得很好,今年為他逝世十周年,友愛堂弟兄姊妹分享了對劉弟兄的懷念。劉弟兄是一個肯承擔責任的人,在五方面留下佳模,值得學習和效法。

一、與神的關係

1. 聽道做筆記,聖經寫滿字。

2. 公事包內載有大本聖經。

3. 在上班途中親近神,早到公司靈修。

4. 做足什一奉獻。

二、與教會關係

1. 關心教會財務。

2. 聚會不缺席,不遲到。

3. 擔任堂委主席,承擔責任。

4. 教主日學,做青年人導師。

5. 尊重牧師。

6. 教會文件隨身。

三、與家人關係

1. 夫妻恩愛,定時打電話回家給劉太。

2. 父女關係如朋友。

四、與人關係

1. 不輕易發怒。

2. 待人親切、熱情,展現笑容,常問候人。

3. 接納別人。

4. 送禮物給人表達關懷。

5. 忍受批評不反駁。

五、與公司關係

1. 早回公司上班,經常超時工作。

2. 在行內表現出色,建立了聲譽。

3. 他去世後,公司要用三個人才可接替他一人的工作。

六、結論

1. 世上只有一個劉大基,沒有第二個,然而各人可效法他,至少承繼他多多少少的美德。

2. 劉弟兄的離世是眾人的損失,然而各人若效法他,則可以興起更多的劉大基。

3. 懷念劉大基最積極的方法,是繼承其遺澤,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