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心人

做個有心人 ◎黃濠光牧師

聲音檔暫未能播放,請稍後再來!!

在「華夏回家」聚會的第一個晚上,周神助牧師和他的兒子周巽正牧師講到兩代和好。周巽正牧師引用了「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6),談到他與父親關係上的心路歷程。當兩代人相處時,他坦然承認有一段時間,他內心對父親是封閉了。當他重複講「封閉」時,我頓時覺得似曾相識,因為我內心也曾對人封開。

我反思一下,看一般人在何種情況下心裡會容易對人封閉。當對方固執,無法溝通。當對方太權威,沒有討論的餘地。當對方濫權,恃強凌弱。當對方聲大夾惡,無法理性對話。當對方雙重標準,難以適應。當對方重複錯誤,屢勸不改。當對方用心不良,少接觸為妙。當對方虛偽,難以交心。虛偽就是假冒為善,耶穌指責當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是這種人。祂對門徒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23:2-3)。這些宗教人士講一套、做另一套,甚至他們的一些教訓也是有問題的。耶穌曾提醒門徒提防這等人的酵(16:6),意思「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16:12)。看來耶穌心裡對這些人也封閉了。

是不是令自己失望的,內心都要封閉起來?其實門徒也不時令耶穌失望,不見得耶穌的心對他們封閉起來。耶穌跟門徒溝通,有時是不通的,像祂透露自己會受苦、釘十字架而死、第三天復活,門徒的反應都不恰當。當耶穌首次講到這方面,彼得出言阻止(16:21);以後再提,門徒大大憂愁(17:22)。當時間越來越近,耶穌故意停下來講得詳細一點(20:17-19),結果門徒爭論誰為大(20:20-28)。到最後,耶穌再講,門徒沒有反應(26:2)。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一件事,觸動了耶穌的心,就是有一個女人將香膏澆在耶穌頭上,而耶穌受落了,並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26:13)。關於耶穌快要受苦和釘十字架,門徒未能領會,唯有這個女人將香膏澆在耶穌身上,是為主安葬做的,正好回應了耶穌的心。

既然耶穌提到傳福音的時候,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那麼澆香膏的意義在哪裡?首先,要明白福音是甚麼?福音就是神給人機會,藉著耶穌基督使罪得赦免,得著新生命,與神和好。這是一份超好的禮物,經由耶穌捨身流血來成就,就要看人怎樣回應。耶穌的犧牲是愛的流露,人該如何回應呢?這女人的回應正是一個典範,就是以無私及全心全意的奉獻來回應主的犧牲。這裝在玉瓶內極貴的香膏,是多年儲蓄的心血,極真矜貴,預備作嫁妝,如今都傾倒在耶穌身上,藉以表達她的善良、謙卑、愛心和心悅誠服。

第二,接受福音不只是收禮物,而是因為珍惜的緣故而懂得回饋。耶穌犧牲之大,這女人也將她最好的獻上給主。奉獻得越貴重,表示越欣賞對方。耶穌不是貪求物質的回報,而是渴望有知音人。這香膏的澆奠,代表心中一句話:「我明白你為我傾倒生命,沒有保留,我也不應為自己保留。你付出的是皮開肉綻,流出的是血,我澆奠的只不過是身外物,只讓你知道我感戴之情、仰慕之心。」

第三,耶穌不只受苦和釘死,也替人承擔羞辱。這血肉模糊的場面,肉酸核突,不忍睟目,然而卻是榮耀的犧牲。澆奠香膏是個先知性動作,讓馨香代替腥臭,使人感受到榮耀的葬禮。這女人沒說一言,一切盡在不言中,單憑澆奠香膏,與主心靈相通。

門徒理性有餘,感性不足,只知頭腦分析,不懂心靈契合。當香膏澆在耶穌頭上,祂內心定必百感交集,因為過去多次向門徒預告受苦和釘死,他們都莫名其妙,不懂回應。如今當香氣充溢房間,門徒居然唱反調,批評為枉費,絲毫不能領悟當中的意義。當門徒無法領悟澆奠香膏的意義,經文說:「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26:10)。耶穌能洞悉門徒想甚麼,門徒卻未能測透那女人的心事。因此,我們追求認識主,不能單用頭腦,還要用心。

其實我們跟神溝通,與人交往,以及做事,都要用心。把心封閉,一切都會求求其其,只做門面功夫,敷衍了事。將心打開,一切從心出發,不是抽象的事,乃是可從行動中流露出來。有人少說多做,有人默默耕耘,都會讓人看得出是個有心人。

耶穌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23:2-3)。當文士和法利賽人能說不能行,就是無心人,自己的心對神封閉了,也令人向他們封閉。若他們能說又能行,那就很理想了。原來行動是最好的明證,證明自己有心或無心。

我們都想得到別人的欣賞、愛戴、肯定和尊重,要得到這些表面的恭維不是難,但要真實的心悅誠服,就要賺取得來。換句話,我們要用心去愛神、愛人和做事,盡力而為,全力以赴,才能贏得別人的欣賞、愛戴、肯定和尊重。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唯有實際的努力,才能賺得別人的敬重。

我在中國信徒佈道會事奉時的總幹事是鄭果牧師,他是用心事奉的典範。首先,他順從神的呼召,奉獻自己事奉神。第二,他相信聖經的應許,神必供養他和家人。第三,他順從神到香港讀神學。第四,無法返鄉時,他仍堅信神會帶妻子出國。第五,孤身在外三十年,堅守與妻子的盟約,一夫一妻不越軌。第六,遇到試探,他立刻避開,不敢得罪神。他對神對人都從心裡忠誠,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