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第十章

誤判導致國家分裂 ◎黃濠光牧師

「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神,為要應驗耶和華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15)

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登基,是在示劍(1),而不是耶路撒冷。示劍在傳統上是以色列一個宗教及政治中心,在北方的示劍登基,是表示跟北方的支派是統一的。大衛家屬猶大支派,而耶路撒冷位於南方,為了表示王位不單只是南方,也屬於北方,所以選擇在示劍登基。

新王登基,人民都希望新王有新政,改變一下先王所羅門加給人民的重軛,所以逃亡在外的耶羅波安就回來。作者並沒有交待耶羅波安是甚麼人,大概他假定讀者都知道。耶羅波安在所羅門時代,曾反對所羅門的嚴苛政策,但當所羅門沒有改變,有先知亞希雅預言以色列國會分裂,有十個支派會跟隨耶羅波安,於是所羅門知道後,便要殺他,他便逃亡去埃及。

本來向羅波安請願,其實是一個時機,可使國家扭轉一下,但羅波安棋差一著,弄得國家分裂。他選擇聽同輩青年人的說話,而拒絕聽老年人的說話,大概他以為用高壓手段,可鞏固其國位,結果恰恰相反。其實所羅門留給他一個富有的國家,他不必再給人民重軛,但他一念之差,只想給百姓下馬威,要顯出自己有權柄,結果誤用權柄,反而令他失去半壁江山。

所以我們要學到功課,對人要和氣,特別當你有權有勢,不要以為給人一點顏色,去證明自己的威勢。對人和善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擁戴,所謂以德服人。

歷代志的作者只記錄南方猶大的事,因為是大衛王朝的延續,而沒有講北方以色列國各朝代的興替。本章形容北方以色列人是背叛,而對羅波安沒有甚麼評語,但記述事實令人覺得羅波安處事經驗不足,當北方背叛,他不懂得安撫,仍以為派哈多蘭去鎮壓,結果被以色列人用石頭打死他,他才狼狽逃走(18)。

◆我們有些時候只想聽一些合自己心意的意見,並沒有認真衡量其他意見。我們需要懂得分辨,認清形勢。